大年初二,依照习俗,这一天是回娘家的日子。但我和妻子的老家都在江北农村,赶上儿子上高三,大年初一都在写作业,所以娘家肯定回不成了。
上午,儿子在房间学习,我和妻子一起看春晚重播。中午,一家三口围着饭桌,吃着火锅,与平时无异。我突然想起老家农村每逢过年有许愿的习俗,为增加过年气氛,我提议边吃饭边许愿。
妻子觉得主意不错,但又建议:“干巴巴的许愿没太大意思,不如加上点好玩的内容——由一人许愿,另外两人猜,看谁猜得准。”电视里播放过类似的娱乐节目,好像是测试家庭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如何,妻子将其与过年许愿结合起来,也算是一种创新了。
儿子大声叫好,便要率先许愿。就见他双手合十,嘴里默念,然后出声:“我许完愿了,老爸老妈猜吧。”边说边拿起笔和纸,写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。
我猜的是“希望能考上名牌大学”,妻子猜的是“高考能取得好成绩”。两者大同小异。儿子的成绩不错,如果高考发挥正常,上名牌大学基本没问题。
儿子似乎有点失落:“你们怎么就知道考大学呀,连我最崇拜什么都不知道!”说完,他亮出纸上的答案:“希望能到现场看王力宏的演唱会!”这下,轮到我和妻子失落了。
接着我许下愿望:“希望能多写点稿件,多挣点稿费,以减轻偿还住房按揭的压力。”儿子猜的答案是:“创作丰收。”太太写的是:“多发表作品。”别说,两人还都算猜对了。
妻子有些得意了:“你的愿望太简单了,我的愿望可就有点复杂了。”说罢,便在纸上写了起来。
我开始思考妻子的愿望,猜了好几条:“希望房价能再降一点,从而能在好的地段买一套新房;希望能请个钟点工烧烧饭,搞搞卫生;希望暑假能外出旅游。”这些都是太太爱唠叨的话题,极有可能成为许愿内容。不料,妻子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:“不对,全不对。”
儿子猜的答案就一个:“老妈希望涨工资。”
妻子一把握住儿子的手:“还是儿子了解妈妈的心思啊!”说着就亮出自己的心愿:“我新年最大的愿望,就是希望我的‘小教特高’职称能解决,这样,荣誉就不说了,光是工资就能涨三百多块。”
我鼓励道:“你的论文有十多篇,课题也是负责人,教学能力又很强,还一直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,可谓桃李满天下,职称问题肯定能解决!”妻子和儿子都乐了……